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游玩小贴士 > 小百科 > 百件契丹文物展览

百件契丹文物展览

发布日期:2016-05-24来源:影视游 编辑:影视游网 阅读:

   
     百件契丹文物展览 :崛起于塞北草原的契丹,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民族。(上图为琥珀璎珞)

 

       这个民族建立的王朝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了两百余年,在创造一个个辉煌,留下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


        5月13日,由内蒙古博物院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将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名窑传承馆开展,展期三个月。
 

        想探索契丹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这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内蒙古博物院的107件(套)精选文物,其中仅一级文物便多达61件(套),二、三级文物32件(套),文物种类涵盖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个门类,件件看点十足,下面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来看看其中的几件吧。


       精美的马具——镶玉银络头


         “车马为家”的生活,塑造了契丹人热情豪放的性格,也培育出其独特的马背上的文化。


          精美的马具蕴含了契丹民族与马上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成为贵族统治者身份的象征。


         马络头也叫“羁”,这是套在马头上的,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挽首工具。


           镶玉银络头,这件从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马络头品相良好,相当完备。这个马络头由项带、额带、颊带、咽带、鼻带组成,各条小带由薄银片制作。

 

 

      最大的琥珀饰件——琥珀璎珞

      璎珞是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一样崇尚琥珀。


       这次展出的璎珞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琥珀饰件,非常精美。外串264件,内串69件。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特别长的璎珞并不适宜日常游牧生活佩戴,多应用于神圣、重要的场合。


        特制葬衣——银丝网络

        银丝网络不是网络,而是用直径0.05厘米的细银丝编织的特制葬衣。它根据人体的各部位,先分编成头网、臂网、手网、胸背网、腹网、腿网7部分,各部位编织完后,穿套于死者内衣之外,用细银丝将各部位衔接成一整体。银丝网络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面具,套银靴,佩首饰等。

鎏金錾花扳耳银杯

         闪闪的金银器——金杯银杯

         辽代的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本土文化与内地文化、外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这次展览中,发现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的几件金银器也很有看头。


         鎏金錾花扳耳银杯,通体呈七棱形,造型源于西亚粟特系统器形,联珠棱为焊接的做法均与唐代金银器有别,是契丹人的创新与发展。


         五瓣花纹金杯,外壁以花瓣分区,錾刻了五组双雁衔花纹,内底錾刻了双鱼戏水纹。鱼纹、鸿雁纹都是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是唐代金银器上的主要纹饰。鸿雁纹还与契丹人捕鹅猎雁的独特制度息息相关。


         5月14日展览的配套讲座——“辽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亚强,不仅会告诉你展品有哪些可看,还有关于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赠卫国王墓的各种边角料可以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钱江晚报微信订阅号“西湖晓蛮腰”的今日推送,查看报名信息。

喜欢这篇文章吗?如需收藏或分享请点击这里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