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大爆炸 大腕小鲜肉齐上真人秀
2014年的荧屏很热闹,虚火很旺,偶有几抹亮色,但难掩整体平淡,我们似乎都辜负了这一年:综艺呈现大爆炸的态势,续集繁多,但好评率不高,新节目纷纷撞车,高出场费的引诱之下,许多大腕级歌手和演员都开始不务正业,纷纷来真人秀刷存在感。
电视剧方面,电影咖的回归成为年度话题,纷纷扰扰之后却只是留下一地鸡毛,倒是《北平无战事》一剧可以称为年度剧王。还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的小鲜肉不断上位的同时,中生代的偶像却在向着实力+偶像的道路悄悄前行,勇气值得肯定。
综艺大爆炸 在2013年,综艺节目数目之多曾经让观众咋舌。但到了2014年,综艺节目不减反增,各大卫视都要在“综艺”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于是,每逢周末,面对几台听起来同样阵容强大、制作精良的节目同时播出,要怎么选择?难怪不少观众都笑言被逼出“选择困难症”!
其中,不少取得过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的“续集”备受瞩目,比如《舌尖上的中国2》、《我是歌手2》、《爸爸去哪儿2》等。但是,“综艺2代”在2014年陷入关注度高、口碑平平的怪圈,无论是“歌手”的整体阵容和表现还是几位爸爸萌娃,都让观众高呼“还是怀念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2》也引来“重情怀轻美食”、“跑题跑太远”等批评声音。其实上述节目并未达到“失望”的地步,但起码没有第一季时的惊艳,大家也就把它归于平庸之列。但在2015年,这个怪圈或许能被打破——《我是歌手》第三季率先公布“史上最强”明星阵容,吊足观众胃口。
新节目加盟:形式“撞车”不少见
2014年第一季度时,《最强大脑》拉开全年综艺创新的大幕,一档脑力节目也能引起全民话题,这让不少业内人士都大呼“没想到”。随后,《花儿与少年》、《极速前进》、《一年级》等新节目陆续出现,虽然其中有“舶来品”,但对观众来说也算是一次尝鲜。
虽然创新节目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形式“撞车”在2014年同样不少见。比如三大卫视同时打出“花样”牌,《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花样年华2》被业内人士戏称为“花样三部曲”;《明星到我家》、《囍从天降》则一开始就为版权争论不休;《两天一夜》和《明星家族的两天一夜》让观众傻傻分不清;《中国喜剧力量》、《中国喜剧星》、《我为喜剧狂》同样是把人看懵的节奏……在“撞车”面前,大部分节目都不愿意承认“跟风”,但节目孰优孰劣,大家心里都有数。
明星都很忙:还没参加真人秀的真不多
综艺节目一向播得热热闹闹,近两年综艺节目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大牌明星加盟。他们或当选手,或当导师,或当评委,以各种各样身份加入,节目随之壮大,关注度,收视率双赢。
明星为什么热衷参加综艺节目?除了保持曝光率外,也能为自己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比如章子怡通过《最强大脑》展示了亲民、知性的一面,刘涛稳固“贤妻”形象,Angelababy从“女神”变“女汉子”、邓超的“逗比”深入人心。
除了大牌的名气可以更上层楼,还有更多的明星有望通过真人秀创下事业高峰。比如张杰在《我是歌手》的表现让不少观众“黑转粉”,“冬冬老师”陈学冬人气急升。
电视剧:大咖回归也是包袱?
去年肯定是大咖尤其是电影咖大量回归电视圈的一年,这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看起来很美。这些剧的商业化、迎合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却迷失在了迎合市场的道路上:都是过亿投资,话题十足,收视喜人,却都是口碑方面很难堪。
范冰冰5年之后回归,于是有了《武媚娘传奇》,该剧“原材料”本是引人入胜的历史传奇,但加工之后却只剩下已经被用到烂的宫斗桥段以及满屏的“胸器”。难道我们对正经的历史题材就这么没有信心,所以非要糊弄不可?
周迅10年之后回归拍了《红高粱》,罕见的少女心加上一张“未婚妻”的脸,40岁的她饰演19岁的九儿问题不大,大家也为其表演屡屡叫好。可惜的是,开播以后差评轮番袭来,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编剧和导演都匆匆上马,根本没时间仔细打磨,剧本就难免粗糙、简单,这同样是当下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缩影。
姚晨4年之后回归拍了《离婚律师》,但是,它反映了创作者一种普遍的心态:想要做行业剧,怕市场不买账,最后还是得往都市剧靠拢。这部披着律政剧外衣的爱情戏剧情乏善可陈。吴秀波在雅痞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他的“不正经”也引来了观众反感。
唯一一部为饱受争议的大制作挣回面子的是《北平无战事》。它集合了七个影帝、视帝,陈宝国、廖凡、王庆祥、董勇、程熠等都像打了鸡血似地飙戏,刘烨在他们面前都黯然失色,让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准确、令人回味的表演。编剧刘和平的严肃写作态度,也让编剧圈意识到电视剧也可以寄托文学理想。
偶像崛起:
这是看脸的时代?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小鲜肉吴亦凡、鹿晗都得了这个好处,爆红的还有李易峰、陈伟霆、乔振宇,出道多年的他们靠的是去年夏天的《古剑奇谭》。该剧情节简单、特技粗糙,但全民CP的基情迸发依然让粉丝们嗷嗷叫“苏苏和大西轰”,一部创纪录的75亿次点击量的热门剧造星能力之强大可见一斑,老一辈人不懂他们为什么走红,问问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就知道了。
也许有人会说,明明靠脸就能吃饭,为什么还要拼命?这在更上一辈的偶像那里能找到确定答案。胡歌、霍建华、钟汉良,这三个人早早品尝过当偶像的痛快,去年也都经历着偶像转型的艰难,因为他们逐渐明白,要红没那么难,但要走得更久更远,除了脸,还得凭实力说话。有意思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战争剧,也扮演了完全不同类型的角色,甚至不惜把自己弄得脏兮兮,尤其是胡歌在《四十九日·祭》里的戴教官一角,收获绝大掌声,另两位的《战长沙》和《勇士之城》同样是有诚意的作品,他们摆脱偶像的勇气更值得赞赏。
关注原创:抄袭风波何时能止?
“致敬”年年有,去年尤其多。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风光无限,当观众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等来第二季时,迎来的却是一场信任危机,最典型的就是其一些镜头照搬BBC纪录片,虽然最后节目组道歉,但对争议于事无补。
同样地,于正的蹿升令很多坐冷板凳的编剧、制片人等幕后角色羡慕不已,但不屑的声音也始终存在,最为集中的在于他的剧本是否独创的问题,去年来到了一个爆发的节点,曾经和他合作过的琼瑶奶奶终于坐不住了,来了个先礼后兵,在写公开信给广电总局以后,还把于正告上了法庭,控诉他的《宫3》有多处抄袭《梅花烙》,目前官司一审结果是,于正等五方需要赔偿琼瑶500万元,并公开道歉。虽然相比其主观抄袭的故意以及侵权的实际获利,罚款金额偏小;虽然此事尚未尘埃落定,可编剧们几乎人人称快,认为这对圈内长期存在的抄袭、剽窃问题有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是时候让于正受点教训,也让大家正视编剧署名权的乱象。受累于此,《新神雕侠侣》也停播了,不少人猜测,于正今后的剧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