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工作坊-冯梦波成功举办-冯梦波个人资料
2014年10月18日-19日, 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2014年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之一,为期两日的“大师工作坊”在创意园北区A3+顺利举行。该活动旨在以独立动画双年展为平台,增进艺术创作者、艺术从业人士与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的专业交流与深度沟通。这次“大师工作坊”有幸邀请了中国最早应用电脑技术的艺术家,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冯梦波老师来与学员进行互动。本次大师工作坊活动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侧重于了解冯梦波老师的创作脉络与主要观点,以及参展作品的创作思路;第二部分是学员与艺术家进行一对一的个人交流和专业指导。
本次大师工作坊经过严格筛选招募的8位学员,涵盖了动画,版画,景观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他们当中有大学生,老师,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对作品的看法也不相同,通过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交流的同时也开启了不同的视角,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在与学员分享自己创作思路时,冯梦波认为技术和工具都是有限制的,比如绘画到后来的摄像、多媒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限制。如果你用一种很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限制,它会成为一种好事。他通过早年在美院学习版画以及后来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限制”(物质,媒介等)的例子和学员讲述了如何积极运用这些“限制”给创作带来无限可能。
在问答环节中,学员们向冯梦波老师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冯老师一一解答。其中有学员问到“玩艺术的定义”,冯梦波老师通过“玩”的英文单词“play”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英文里放录像都叫玩录像(play video),放音乐叫玩音乐(play music)。还通过《真人快打》这个作品的创作经历来诠释“玩”的程度。
在学员作品讨论交流环节,冯老师对处理作品造型和表达意图的关系提出建议,对作品中存在“学生气”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他鼓励学员要多看书、旅行,多和他人讨论、交流;并提醒学员,面对现在资讯的发达,恰是最需要对其进行筛选的时候,“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资源少一点,想的时间多一些反而会有好处。”
在这次活动中,学员们借助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并认识和寻找到了长久以来围绕各自艺术创作的种种瓶颈和突破方式。同时,学员们还在工作坊期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纷纷表示在大师工作坊结束后,还会自发的组织交流活动。
艺术家冯梦波简介:
冯梦波于196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客座教授,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作为中国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冯梦波在90年代早期开始在绘画和数字媒体的交集间工作,将个人的思考、经验和文化记忆与电子游戏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包括绘画、互动式光碟装置、大型电子游戏装置等作品。自2005年起,冯梦波开始回归绘画这一媒介,并借助数码和网络技术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化。冯梦波于1993年参加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和2002年连续两次参加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最近举办的个展包括:《不太晚》(2013),纽约前波画廊;《私人博物馆》(2012),上海沪申画廊;《梦波2012》(2011),北京今日美术馆;《长征:重启》(2010),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