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红”到校园 山师大举行专题讨论会
影视游讯 电视剧《红高粱》正在山东卫视热播,凭借火爆的收视和影响力,成为名符其实的“现象级”电视剧。近日,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主题为“《红高粱》红在何处”的省级重点学科专题讨论会,从图像时代文学的影视剧改编角度,文艺学教授孙书文与在座的学生们展开了深度讨论。
《红高粱》红在何处?
“又是一年丰收季,地里的高粱红了,十月的荧屏也因为一片茂盛而又茁壮的高粱地而显得鸿运当头”孙书文用这段开头描述了《红高粱》“处处飘红”的现象。《红高粱》为何这么“红”,孙书文认为,第一是山东、北京、浙江、东方四大卫视收视飘红;第二是电视剧《红高粱》让演员越来越红,周迅、朱亚文、于荣光、秦海璐、黄轩等在出演了《红高粱》之后越来越红;第三是《红高粱》带红了莫言的家乡高密,电视剧热播后,拍摄地高密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众多游客前往高密,不仅带动了高密的旅游热潮,还给当地带来客观经济效益。
《红高粱》成功法宝:冲突与成长
戏剧所表现的是人的意志与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人与命的冲突就是非常激烈的冲突,比如《红高粱》中的淑娴,她要守住单家,同时,她又让我们觉得她很可恨,九儿生孩子,她只要孩子不要九儿,不管九儿的生死。淑娴的所作所为也恰好显示出了人与命的冲突,而冲突是最吸引人的,这也得益于编剧赵冬苓善于抓住这种冲突性的细节。电视剧《红高粱》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一切围绕着成长,孙书文说,在《红高粱家族》小说中九儿的性格几乎是没有变化的,但在电视剧《红高粱》中主人公都有一个丰富的成长历程,而在成长过程中的冲突就变得格外有意味。
《红高粱》为何是“后文学”时代的成功作品
本次讨论会的学术主题是,图像时代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参加讨论会的学生最近一直在追剧版《红高粱》,现场讨论热烈,并从专业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不少学生认为,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对电视剧文学的形成及对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而电视剧的成功,带动了文学作品的再度推广,如今已经形成一股高粱热,很多学生因为看了电视剧,专门跑到书店购买《红高粱家族》。
孙书文教授也从专业角度对电视剧《红高粱》进行了解读,他说,我们这个图像时代如果从文学经典的角度来讲被称为“后文学”时代,在“后文学时代”、后经典时代,文学经典影视改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大众对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抱以极大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取深厚的文化滋养。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又有着鲜明的商品性、娱乐性、通俗性,其明显的特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出来的。同时,随着我们阅读量的增加,社会资源的丰裕化和超量供给,人们往往看到的比想看的要多得多,这时候就会感觉到经典迅速下滑,所以这时候谁拍文学经典改编的电视剧都会受到批评,鲁迅作品《阿q正传》、《药》、《伤逝》的影视改编多不成功,这一现象也彰显了文学经典与影视剧之间的鸿沟,而对四大名著影视改编的批评,可看作人们这种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从目前的反响来看,《红高粱》既保留了原著的精气神,又受到大众的热捧,是“后文学”时代影视剧改编的一个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