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回应批评(2)
陈晓卿: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吧,这个很正常。最终在纪录频道日播之后,我们还是会听观众的一些建议,人物的故事还是会再压缩的。
“单纯讲故事,讲美食,不讲道理”
搜狐文化:有说法称,《舌尖上的中国2》节奏太快,没事没讲清,人物没说透,故事和人物两边都顾不全,思维也是中国式的,总想着见微知著,加入“升华”部分,但国外很多纪录片就是单纯的描述,您怎么看?
陈晓卿:拍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就是拍感动的人物,单纯讲故事,讲美食,不讲道理。第四集《相逢》里有讲台湾的部分,那还有人一看到台湾的就觉得是在统战呢,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这个没办法控制。
搜狐文化:您曾说“我们拍的东西缺乏疼痛感”,《舌尖上的中国2》有疼痛感吗,需要融入疼痛感吗?
陈晓卿:没错,很多纪录片是缺乏疼痛感,但是《舌尖上的中国2》还是一些温情的东西,就像我之前讲,《舌尖上的中国2》是个“温和的筐”,所有的这些人物、故事,都是放在筐里讲的。
在中国做纪录片,好题材很多
搜狐文化:做纪录片,中国在国际上有优势吗?
陈晓卿:中国纪录片,目前还是处于学习和模仿国外的阶段。像BBC和Discovery,他们的镜头处理和题材切入角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你看Discovery,它已经形成自己的固定风格,它的题材覆盖面多广啊,我们目前远远达不到。要学的太多了。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题材丰富的国度,民族化的东西很多,好故事也很多。
搜狐文化:《舌尖》有威力,快速积聚了人气、资金、打开了市场,但快速生产出足够多且足够有吸引力的作品又不可能,中国纪录片行业会否陷入“有市无货”的尴尬?
陈晓卿:有这个问题,但是拍纪录片就是要深入,没办法那么快就做出来一部片子,而且像《舌尖》这样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是少数。我们现在的年轻导演优秀的也很多,拍的也不少,说尴尬境地还不至于。
搜狐文化:您对年轻导演拍东西有什么希望吗?
陈晓卿:希望拍他们想拍的吧。不追求什么“叫好又叫座”,还是希望拍一些贴近现实的,反应底层生活的一些东西。我也在想怎么使纪录片更“多样化”:旅游性质的、探秘性质的、“真人秀”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