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对对碰_方言魅力 传承乡土文化
自2015年1月2日起,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播出的《乡音对对碰》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不小反响。这让我们看到了媒体在娱乐节目形式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将“难登大雅之堂”的方言搬上荧幕,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中齐鲁频道不是第一家,在齐鲁频道也不是第一次,但是以闯关比拼的形式让来自全省各地的选手了解、学习其他区域的方言,这还是头一次。不可否认,这样的节目在丰富大众娱乐选择的同时,也有力地展示了各地方言魅力,普及了方言知识,激发广大群众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
俗话说“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各地不同腔调的方言,蕴含着丰富的音韵古语与文化印记,不仅代表了一种地缘特征和乡土情结,更代表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没有比当地方言更能诠释对这片土地的认识和了解的了。对媒体而言,这种地域特征不仅大大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满足了受众对地缘接近性和区域认同感的心理需求。因此,《乡音对对碰》走红也就“理所应当”了。
同时,抛开媒体的收视率不谈,该节目在保护、传承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提倡方言类节目并不意味着排斥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却忽略了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言的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已经不会“祖宗言”了。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比如山东快板、吕剧、山东梆子、茂腔、柳腔等传统曲艺的传承,就是建立在山东方言基础之上的,方言的缺失带来的往往是以方言为载体的乡土文化的断流。再回到这个节目上来,笔者认为,这样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在展示山东各地方言的同时,激发受众传承方言的热情,进而为传承具有齐鲁特色的乡土文化提供可能。
方言作为一种宝贵的语言资料,为许多学者所珍视,在许多高校内,更是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素以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就有方言学界泰斗钱曾怡教授,钱教授对山东方言更是有许多开创先河的研究和成果,笔者也注意到评委之一就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岳立静。然而累累学术成果往往只停留在研究者的笔端,一般民众很难有机会接触得到。该节目恰好充当起这样一座桥梁的角色,节目中间不仅有孙涛等曲艺界评委的点评,更有来自学术界的岳立静教授的专业解说与点评。同时笔者还注意到,在节目播出同时,屏幕下方也在滚动播出一些关于方言的基本知识,向受众普及一些专业知识。这样一来,神秘的学术走下“神坛”,普通民众在享受娱乐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不仅大大提升了方言的美丽,更激发出普通民众留意方言、学习方言,甚至是研究方言的兴趣。